安博体育综合官网app平台下载介绍
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4-11-18 16:57    点击次数:182

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煤炭一直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十年来,煤炭行业准确把握能源安全新战略内涵,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生产供给结构,合理释放先进产能,增强煤炭供给弹性和灵活度,保供兜底作用显著增强。

十年来,煤炭行业坚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大力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并建立起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

十年来,煤炭行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煤矿建设,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李延江感慨:“十年来,煤炭行业全面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煤炭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释放先进产能筑牢保供底座

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必须保障煤炭供应安全。

十年来,我国多方位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推动发展先进生产力,以实现煤炭市场向供需动态平衡的转变。

十年来,煤炭矿井数量由1万多处减少到4200处左右。同时,先进产能不断释放,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我国煤炭生产主体。截至今年7月,全国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2处,核定产能13.6亿吨/年;建成安全高效煤矿1146处,比2014年增加704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38%提高到70%以上,主要技术指标达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大型企业引领力显著增强。2023年,原煤产量超5000万吨的企业达17家,产量合计26.9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7.1%;原煤产量超过1亿吨的企业达8家,产量合计21.4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4%。

与此同时,我国对煤炭开发布局进行深度调整,进一步向西部资源条件好、竞争力强的地区集中,使得优质产能合理有序释放。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区逐渐成为我国四大核心煤炭生产地区,四省区原煤产量由2013年的25.9亿吨提高到2023年的38.3亿吨,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提高11.8个百分点,到今年前三季度,煤炭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有效发挥了煤炭供应“主力军”作用。

此外,我国还持续创新煤炭产能管理机制,推动煤炭产能保持合理裕度和足够弹性,不断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有效提升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更好发挥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无论是面对极端天气多发,还是国际能源市场剧烈波动等极端情况,近年来,我国煤炭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煤炭开发布局和生产结构优化升级,供应的弹性和韧性显著增强,安全稳定供应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乌金”向“新”向“绿”转变

为实现“双碳”目标,煤炭将逐步由基础能源向保障能源、支撑能源转变。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我国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积极谋划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用能方式转型升级。

2014年至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5.8%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0.5个百分点。十年来,我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3克标准煤/千瓦时。截至去年底,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低碳转型是当前摆在煤炭行业眼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则是实现能源保供和减污降碳的现实选择。

十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煤炭全链条清洁高效利用。一方面,在推动绿色勘探的同时,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气共采、煤水共采、边采边复等绿色开发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色矿山建设持续推进,煤炭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有序发展煤炭原料化利用,现代煤化工和煤基新材料成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100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示范、400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投产运营,全国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大幅增长,碳化硅、硅烷、石墨烯等高端精细煤基新材料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指出:“我国富油煤总量约5000亿吨,煤中潜在油气资源分别约500亿吨、75万亿立方米。去年,我国通过富油煤原位热解先导试验成功产出全球第一桶煤焦油,‘煤田变油田’展现出诱人前景。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建成煤制油产能1200万吨,煤制气产能150亿立方米。”

此外,煤炭行业还大步向新能源领域挺进,一批批煤矿区因地制宜在采煤沉陷区建设新能源项目,推动煤电与新能源互补运行,实现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耦合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助推行业提质升级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我国煤炭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纵深推进的新阶段。“2023年,全行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和领跑的转变。”李延江指出。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截至今年5月底,煤矿智能化建设投资已累计完成1120多亿元,全国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9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232个,减人增安提效成效显著,煤炭生产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国煤炭数字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态势,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超25%;在5G应用、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我国煤炭工业走在工业行业第一方阵。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表示,未来,5G、AI、矿山大模型、煤化工新型催化剂、负碳固碳等技术的突破,对煤炭工业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进行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将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深刻改变煤炭工业生产形态。

以大海则煤矿为例,中国中煤大海则煤矿董事长马冠超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矿采用基于5G技术的常态化智能开采模式,单班智能化率最高96%,固定岗位实现常态化无人作业。在减人增安的同时,智能化提效成果同样显著。该矿202工作面原年产能约700万吨至800万吨,伴随智能化设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多项技术的引入,多设备运转的统一协调,该工作面产能持续提升,今年有望达到千万吨。

近年来,我国复杂难采煤矿的灾害超前治理持续加强,一批代表性企业的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升。例如,河南能源创新提出极复杂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有效解决碎软低渗突出煤层高效开采、“三下一上”煤层高效开采、冲击—火—瓦斯多灾害耦合特厚煤层高效开采、巨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高效开采等难题;中国煤科开发出基于“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的新一代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煤矿井下多系统融合和瓦斯灾害预警。

凭借过硬技术,煤炭国际交流合作也打开了新局面。李延江表示,十年来,煤炭行业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新格局。煤炭企业通过参与境外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联营、技术装备输出、工程承包运营等多种方式“走出去”,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持续增强。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煤炭行业步履铿锵,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展望未来,我国煤炭行业将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丨本报记者 杨梓 杨沐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